所在位置: 首页 > 首页焦点图片 > 《中国应用法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国应用法学》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18-10-16 09:55:13来源:中国应用法学网

  9月26日上午,《中国应用法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最高人民法院办公二区833会议室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举办,在京主要法学期刊、重要学术转载机构和期刊数据库的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共商《中国应用法学》创新发展的大计。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应用法学》主编曹士兵致欢迎词。曹所长首先感谢诸位专家在百忙中参加研讨会,然后介绍了《中国应用法学》的发展现状,希望参会专家介绍办刊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应用法学》的自身定位、办刊宗旨等问题把脉。

  随后,在中华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应用法学》执行副主编牛凯的主持下,参会专家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部主任王春磊建议,《中国应用法学》的定位应以“应用”和“法学”为要旨,从中观层面去关注法律在实践应用中所反映出的法律智慧和法律理念的冲突,并期望期刊能起到更多的沟通学术和实践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刘鹏介绍了文摘编选稿件的评价标准与工作流程,并指出,应用法学是中国特有的概念,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应当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因此《中国应用法学》应当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新华文摘》编辑王青林认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实际上没有明显区别,重要的是统一在法学框架内研究问题。期刊的发展目的有三个:发行、评价和传播。办刊目的不同,相应的作者和编者就不同,因此《中国应用法学》必须找准自身的发展目的。如果期刊要进入核心刊物评价系统,就一定要研究其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期刊在传播方面,可以向《中国法律评论》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纸质转载可以援引《著作权法》中法定许可的规定,但是数字转载却不可以,这似乎是目前知识产权立法中的障碍。

  《法学研究》副主编谢海定主张,法学本质上就是应用科学,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纯理论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可以做成一个以司法理论研究为中心的高端学术期刊,它与《法律适用》的区别在于:《法律适用》更多侧重于实务问题,而《中国应用法学》可以更侧重理论问题。《中国应用法学》可以将法律史等学界不太热的主题去掉,重点研究司法理论、司法制度问题。对于栏目设计,谢海定主编建议,“案例评析”可由《法律适用》刊发,“法律方法”需要发扬光大,“专题策划”应该保持。谢海定副主编进一步指出,不同的期刊所占有的资源不同,决定期刊地位的恰恰就是其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与纯学术期刊比较,《中国应用法学》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拥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只要踏踏实实做,进入核心期刊不成问题。

  《中外法学》编辑江溯认为,《中国应用法学》要进一步在提升可读性方面下功夫,具体包括:期刊的读者群体应定位于司法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作者群体应当与读者群体呼应,吸引年轻学者投稿;编辑团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江溯编辑还建议,“专题策划”可进一步关注立法,“实证研究”可以更聚焦于运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判解评析”可以限定在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各种审判参考,人民法院案例选以及热点案例的范围内。

  《清华法学》编辑部主任徐雨衡介绍了《清华法学》的办刊经历,并肯定了《中国应用法学》的办刊质量。徐雨衡主任还指出了期刊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例如某些文章的力度不够,仅停留在制度理论上做教义学问题,缺乏思想上的贡献;“法学争鸣”某些文章缺乏思想上的火花等。

  《法学家》副主编尤陈俊认为,“实证研究”的文章非常有价值,如果期刊能够立足几千家法院,提供当代中国法律现状中最真实的数据,自然会受到学者欢迎。尤陈俊副主编建议,鉴于学者见识未必高于法官,“判解评析”可以一反既往常态,由学者撰写分析,由法官针对分析撰写评点。

  《比较法研究》副主编丁洁琳建议,《中国应用法学》应当依托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全国法院系统作为资源,办刊宗旨应当是指导中国司法审判实践,读者定位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专题策划”可改为“专题研究”,“判解评析”的署名问题需要完善。

  《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副主任姚佳介绍了该刊60多年的发展史,并向《中国应用法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关注比较法研究;二是覆盖面要广,各个部门法的占比要均衡;三是期刊要遵从自己的学术品位。

  《中国刑事法杂志》蔡巍副主编回顾了该刊入选、落选和重新入选CSSCI目录的历史,认为进入核心期刊目录对于期刊来说意义重大,并建议《中国应用法学》要了解核心期刊目录的评价标准,据此来遴选稿件;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实现良性发展;关注选题策划,突出问题意识;培养自己的作者群;提高编辑业务水平;重视新媒体宣传。

  《中国法律评论》主编袁方介绍了该刊的办刊历史与基本情况,并建议:期刊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将读者定位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主题策划要突出问题意识,包容对司法的合理性批评;要善于借助新媒体运营扩大期刊影响力;领导要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北大法律信息网副总编郭叶介绍了其对法学期刊的大数据分析报告,并认为《中国应用法学》的表现非常良好。郭叶副总编还指出,调研中发现,引证率高的文章主要涉及商法学、诉讼法学和刑法学等专业,研究热点聚焦于司法改革、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法治、以审判为中心等,文章篇幅大致在1.3—1.5万字之间,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大多有独立的微信公众号。

  中国知网党政资源合作中心李晴主任介绍了中国知网创立的评价指标国际影响力指数CI值、数字采编平台、参考文献自动校对系统和优先出版制度,并建议《中国应用法学》多刊发一些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文章,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曹士兵所长做了最后总结,指出诸位专家的发言在期刊定位和品位、资源利用、发展方向、办刊理念和方法论等五个方面给了《中国应用法学》很多有益的启示。《中国应用法学》今后将定位于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的机关刊,以服务、引领包括司法制度、类案类判在内的中观层面司法理论研究为宗旨;期刊将进一步整合包括资深法官、审判业务专家和通讯编辑在内的资源,聚集能量,发挥优势;期刊的发展重点在于传播和评价,要突出社会性、实证性和冲突性的办刊理念;期刊要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来谋划未来发展工作,积极运用大数据、新媒体平台树立《中国应用法学》的学术品牌,努力进行学术创新。
责任编辑:韩旭光